菜单
新冠疫苗临床数据公布,自免药物多个靶点进展
时间:2020.07.26 作者:三优生物 来源:三优生物

要点提示:
  1. Bioworld:全球已有158个新冠疫苗项目,本周3个疫苗发布临床数据
  2. Tremfya获FDA批准上市,成全球首个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IL-23单抗药物
  3. 全球首个靶向BCMA的ADC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有望获FDA批准上市
  4. 罗氏CD20xCD3双抗mosunetuzumab获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5. JCB:肿瘤细胞实现NK细胞免疫逃脱的机制研究



药物开发


Bioworld:全球已有158个新冠疫苗项目,本周3个疫苗发布临床数据

根据Bioworld统计,截止7月24日,全球已有158个新冠疫苗项目,其中36个进入临床,本周3个疫苗发布临床数据。


7月21日,陈薇团队/康希诺生物在《柳叶刀》发布Ad5-nCoV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接种一次疫苗28天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志愿者中,分别有96%和97%的志愿者产生能够与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结合的抗体,其中90%和88%的志愿者产生了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安全性方面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出现。


同日,牛津大学/阿斯利康也在《柳叶刀》发布ChAdOx1 nCoV-19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接种1个月后,91%的接种一剂疫苗参与者和100%接受二剂疫苗参与者中观察到了有效削弱新冠病毒活性的中和抗体;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第7天就出现细胞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14天后达到峰值,并且在接种后第56天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安全性方面一剂疫苗组和两剂疫苗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出现。


同日,辉瑞/BioNTech公司在medRxiv发布mRNA新冠疫苗BNT162b1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二次接种43天后,接受剂量为50 µg的疫苗接种的志愿者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滴度达到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3倍以上。除了接受最低剂量水平的2例受试者以外,接受两次疫苗接种的所有受试者均产生CD4阳性T细胞应答。


(信息来源:

https://www.bioworld.com/COVID19products#the;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605-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604-4;

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7.17.20140533v1.)


华人抗体:全球现有84个新冠中和抗体项目,本周新增3个进入临床

根据华人抗体统计,截止7月24日,全球现有84个新冠中和抗体项目,其中包括人鼠嵌合单抗、羊驼纳米抗体和全人源单抗和多抗。本周有3个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进入临床。7月17日,韩国Celltrion公司的单抗药物CT-P59正式进入临床I期。7月21日,腾盛博药(Brii Biosciences)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单抗药物BRII-196和BRII-198正式进入临床I期。至此已有7个中和抗体药物进入临床;此前,礼来与AbCellera联合研发的LY-CoV555处于临床I/II期的;君实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JS016处于临床I期;Tychan研发的TY027处于临床I期;再生元研发的抗体鸡尾酒疗法REGN-COV2处于临床III期。除此之外,还有25个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52个项目处于药物发现阶段。


(信息来源:

https://chineseantibody.org/covid-19-track/)


Tremfya获FDA批准上市,成全球首个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IL-23单抗 

714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制药(Janssen)宣布,美国FDA已批准Tremfyaguselkumab)用于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成人患者,成为目前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选择性IL-23抑制剂。


Tremfya(guselkumab)是杨森开发的一款特异性抑制IL-2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通过与IL-23的p19亚基结合,阻断IL-23的作用。Tremfya的批准基于两项已发表在《柳叶刀》的III期临床试验DISCOVER-1和DISCOVER-2积极结果。结果显示,接受Tremfya治疗的患者在24周时ACR20解的比例分别为52%和64%,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2%和33%。


(信息来源:

http://johnsonandjohnson.gcs-web.com/static-files/4f9074e1-268a-4a89-a6bf-88d8bf812d2a)


全球首个靶向BCMA的ADC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有望获FDA批准上市

7月14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以12:0的投票结果,认可ADC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 用于末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时的获益大于风险,FDA正在审核该药物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Belantamab mafodotin是一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ODAC的决议基于DREAMM临床试验项目的数据,主要为关键性的DREAMM-2临床II期研究。2020年5月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接受过重度治疗的R/R MM患者接受belantamab mafodotin治疗后,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9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32%。Belantamab mafodotin为接受当前可用的治疗方法但疾病仍在进展的R/R MM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信息来源:

https://www.gsk.com/en-gb/media/press-releases/gsk-announces-fda-advisory-committee-votes-in-favour-of-positive-benefitrisk-profile-for-belantamab-mafodotin-for-patients-with-relapse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


罗氏CD20xCD3双抗mosunetuzumab获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7月14日,罗氏(Roche)宣布其自主研发的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mosunetuzumab已被FDA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BTD),用于治疗先前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疗法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FDA授予mosunetuzumab药物突破性药物资格,基于其在I/Ib期GO29781研究(NCT02500407)中的积极结果。在惰性NH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62.7%,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43.3%;在侵袭性NHL患者中ORR为37.1%,其中CR为19.4%。不良反应方面,有28.9%的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20.0%为1级、1.1%为3级,3.7%的患者发生3级神经系统不良事件。


除了mosunetuzumab,罗氏还有另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mosunetuzumab结构类似于人天然抗体,含有2个Fab区,其中一个Fab区靶向CD20,另一个Fab区靶向CD3;glofitamab具有一种“2:1”的新颖结构模式,含有2个靶向CD20的Fab区,一个靶向结合CD3的Fab区。这2款抗体是罗氏探索数个双特异性抗体模式策略的一部分,以确定对于患者而言具有最大化潜在临床益处的方案。


(信息来源:

https://www.roche.com/investors/updates/inv-update-2020-07-14b.htm)


全球首个IL-13单抗上市申请获FDA受理 

7月9日,丹麦利奥制药宣布其IL-13单抗tralokinumab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湿疹)的上市申请获得FDA受理。EMA也已经受理tralokinumab的上市申请。


此次BLA申请基于三项关键性临床ECZTRA 1、ECZTRA 2和ECZTRA 3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利奥制药宣布这三项临床均达到了所有的主要和次要临床终点且总体安全性与安慰剂类似,但未公布具体数据。


Tralokinumab为靶向IL-13的全人源单抗,IL-13为Th2通路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阻断IL-13的Th2信号通路可以治疗特应性皮炎。


IL-4、IL-13等是Th2通路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湿疹治疗至关重要。但目前仅IL-4Rα(IL-4/IL-13)单抗Dupixent获批,2020年已取得了23.16亿美元的销售额。目前IL-13尚无单抗药物上市。


(信息来源:

https://leo-pharma.com/media-center/news/leo-pharma-announces-fda-acceptance-of-bla-for-tralokinumab)


渤健递交淀粉样蛋白抗体aducanumab上市申请 

7月8日,渤健(Biogen)和卫材(Eisai)公司联合宣布,已向FDA提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在研药物aducan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这一申请基于2项III期临床试验EMERGE和ENGAGE以及Ib期临床试验PRIME的临床数据。EMERGE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高剂量aducanumab在78周时显著减缓了一种认知能力评分(CDR-SB)的降低速度(22%, p=0.01),且在26周和78周时,低剂量和高剂量aducanumab组的淀粉样斑块负荷降低(P<0.001)。


Aducanumab(BIIB037)是一种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据推测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之一。


渤健和卫材也在积极推动另一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BAN2401,并在7月14日宣布在美国启动代号为AHEAD 3-45的III期研究,以评估BAN2401对无症状但伴有脑部淀粉样蛋白水平增高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患者的疗效。


(信息来源:

https://investors.bioge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biogen-completes-submission-biologics-license-application-fda;

https://investors.bioge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initiation-new-phase-iii-clinical-study-ahead-3-45-ban2401.)



临床研究


NEJM:IL-31受体A靶向阻断抗体Nemolizumab III期临床结果积极 

7月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IL31受体A阻断抗体Nemolizumab治疗特应性皮炎(AD)相关瘙痒的III期临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第16周后,Nemolizumab组每日瘙痒VAS评分相对基线检查的变化率为-42.8%,而安慰剂组为-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molizumab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变化为-45.9%,安慰剂组为-33.2%;Nemolizumab组中皮肤科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4的患者百分比为40%,安慰剂组为22%;Nemolizumab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7分的患者百分比为55%,安慰剂组为21%。


Nemolizumab是一种靶向阻断IL-31受体A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由中外制药研制,是目前进展最快的IL-31抗体药物。IL-31是一种诱导瘙痒的细胞因子,据报道它与特应性皮炎和透析患者瘙痒的发生有关。


(信息来源: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7006)


礼来IL-23单抗mirikizumab治疗银屑病临床III期结果积极 

7月17日,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宣布,其研发的靶向IL-23单克隆抗体mirikizumab在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OASIS-2中结果积极。接受治疗后第16周,mirikizumab治疗组达到sPGA(0,1)(静态医生总体评估分数为0或1,并且评分至少改善2分)和PASI 90(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与基线相比改善至少9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9.7%和74.4%,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6.3%和6.3%。


Mirikizumab是一种人源化抗IL-23的IgG4单克隆抗体,可与IL-23的p19亚基结合,阻断IL-23介导的炎症反应。


(信息来源:

https://investor.lilly.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lillys-mirikizumab-superior-cosentyxr-secukinumab-phase-3-study)



基础研究


JCB:肿瘤细胞实现NK细胞免疫逃脱的机制研究

7月9日,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了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Isaac S. Chan博士的最新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改变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功能,逃脱免疫调控。这种机制的发现颠覆了NK细胞过去单一作为肿瘤清除者的形象。


研究人员先在体外培养K14+乳腺癌细胞和NK细胞,发现36-48小时的共培养后,一部分迁移过程中的乳腺癌细胞在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存活。为了验证癌细胞诱导NK细胞发生重编程的假设,研究人员从荷瘤小鼠体内分离NK细胞( “Tumor-exposed NK”,简称“teNK”)和肿瘤浸润性NK细胞(“Tumor-infiltrating NK”,简称“tiNK”),与癌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 teNK细胞和tiNK细胞不仅不能抑制癌细胞的侵袭,甚至会促进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转移,teNK细胞对癌细胞克隆形成转移的促进作用比NK细胞更为明显,体外和小鼠体内获得了相同的结果。


为了探讨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分析NK细胞和teNK细胞的RNA-seq数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anti-TIGIT或anti-KLRG1的单抗能抑制teNK诱导的癌细胞克隆形成,3个DNA甲基酶抑制剂也能抑制这一过程,而anti-PD-1的抗体则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NK细胞重编程过程中,3个DNA甲基转移酶是表观遗传层面的调控因子,TIGIT和KLRG1是重要的靶点


(信息来源:

https://rupress.org/jcb/article/219/9/e202001134/151934/Cancer-cells-educate-natural-killer-cells-to-a)


版权声明

声明:以上资讯,仅供信息交流参考,不构成三优生物对外披露或投融资建议。